
4個全部入選!保護歷史名城,天恒是認真的!
近日,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和北京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北京城市規劃學會近期組織編制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優秀案例匯編集(2013年-2022年)》,這些案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和重要成就的縮影,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這108個案例中,由天恒集團承擔的4個案例成功入選,為北京名城保護工作蓬勃發展的寶貴十年留下真實記錄。
▲圖片來源:北京規劃自然資源
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項目
千年古都舒展新畫卷
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項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158 號,項目主體是北京友誼中新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原北京市京工友誼時裝廠)。
▲降層改造前的北海醫院和天意市場,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改造項目是全市落實總規、核心區控規、恢復中軸線景觀視廊的第一個實施拆除降層的項目,項目降層后,減少地上面積3858平方米,減量約44.9%,織補街區風貌,建成與中軸線傳統文化相配套的文創辦公空間。
天恒集團克服場地狹小、時間緊急、惡劣天氣、塵噪擾民、校園安全、疫情防控、周邊環境復雜、拆除難度大等諸多不利因素,加班加點搶工,市、區政府下達1個月的拆除任務,提前4天完成全部工作。
地安門外大街復興計劃
煥然一新 再現“前朝后市”景象
地安門外大街北起鼓樓,南至地安門,東連南鑼鼓巷,西臨什剎海,全長約730米,寬約19米至26米,是北京中軸線的起點。自元代形成以來,既是北出皇城的必經之路,也是老北京“后市”的所在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前朝后市”的營城理念,其歷史上承載的商業功能延續至今,是中軸線上形成時間最早、形態最穩定的商業街市。
▲圖片來源:北京西城
復興計劃方案以沿街界面風貌恢復為切入點,遵循“微整治、微修繕、微更新”的理念,對中軸線遺產區及周邊街區進行系統化提升,塑造完整街道。推進街區更新與商業業態提升,開展整體業態策劃,形成“老場景、新消費”。
在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和天恒集團的統籌協調下,天恒正宇公司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逐步探索并發展出規劃為先、注重整體、協商共治及創新融合的全新工作模式,堅持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和“惠民生”工作主線,嚴格保護中軸線空間格局及街區風貌。
地外大街-舊鼓樓大街段景觀提升
市井的光,時光流轉;中軸的光,貫通古今
中軸線景觀照明提升,既是中軸線申遺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時期向全世界展現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對展示國家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范圍地安門外大街、舊鼓樓大街段。中軸線路列為重點補充段落之一。按照“整體統籌、張弛有度;含蓄協調、文保節能;安全節儉,精細管控”的指導原則,以“時空流轉”為主題。以鐘鼓樓為核心,通過光色控制,將中國十二時辰的概念融入夜間的老北京市井生活中,地安門外大街作為商業區,整體亮度高于舊鼓樓大街住宅區,氛圍和諧統一。
天恒正宇公司在不影響大街整體效果的情況下,優化方案,積極籌措,攻堅克難、逐一破解,配合做好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盡一份力!
鐘鼓樓俯瞰街區綜合治理提升
“?!弊之旑^ 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落實的關鍵之年,也是抓緊落實《北京市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之年。為落實北京市新總體規化和核心區控規要求,推動中軸線申遺保護,促進老城保護與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及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的指導下,天恒集團統籌謀劃、精準對標、狠抓落實,積極參與改善鐘鼓樓俯瞰景觀,堅持保護與提升并重理念,深刻挖掘文化內涵,按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要求進行織補,以最小代價達到申遺要求。
▲改造前
▲效果圖
青磚灰瓦之間,北京老城的京韻京味將愈加濃厚。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城市文化和空間形態的杰出代表,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天恒集團作為首都核心功能區的國有企業,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責任心,促進老城復興,持續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更新,用心筑就城市的幸福。
來源|北京規劃自然資源、北京日報、北京晚報、
北京西城、北京什剎海